秋江一棹

万里长江一镜平,空林落叶战秋声。
孤舟不畏归来晚,已见沙头候火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江一棹》是明代诗人吴俨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诗歌原文
    万里长江一镜平,
    空林落叶战秋声。
    孤舟不畏归来晚,
    已见沙头候火明。

  2. 诗歌赏析与评析:该诗描绘了一幅秋天万里长江宁静而深远的画面。首句“万里长江一镜平”通过“一镜平”这一形象的比喻,展现了长江在秋天时分的广阔与平静,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受。第二句“空林落叶战秋声”,则通过落叶和秋风的声音,渲染出一种凄凉而又壮阔的氛围。接下来的第三句“孤舟不畏归来晚”,表现了作者对孤独但坚定前行的赞美,第四句“已见沙头候火明”,则是对归途温暖的期盼和希望。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大自然的感慨,也有对人生旅途的哲思,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3. 写作背景:关于《秋江一棹》的创作背景,目前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但是从诗的内容来看,它反映了作者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经历的情感波动和个人思考。作为明朝时期的诗人,吴俨的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化背景。《秋江一棹》可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与思考。

  4.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美感。

《秋江一棹》不仅是吴俨个人创作的杰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也在思想内容上给予了读者极大的启发和影响。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能够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