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李充昭

虚堂落笔鬼神惊,生縳龙蛇卧素屏。
莫怪遗文无谏草,白麻犹未拜延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李充昭》是明代诗人吴俨创作的一首诗,该诗以简洁的笔墨表达了对友人李充昭去世的悲痛之情。下面从多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信息:吴俨,字克温,号宁庵,南直隶宜兴县(今江苏宜兴)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他的文学成就颇高,曾任职于南京礼部尚书,卒谥文肃。吴俨在明朝政治舞台上活跃,曾因弹劾刘瑾而被迫辞官,后复职。

  2. 作品原文:《哭李充昭》是一首四言诗,其具体内容为:“虚堂落笔鬼神惊,生縳龙蛇卧素屏。莫怪遗文无谏草,白麻犹未拜延龄。” 这四句话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在书写时,仿佛有鬼神惊现,书卷上生縳着龙蛇般的姿态,如同卧在素色的屏风之上。这不禁让人感慨,他生前虽留下许多文章,却未能有机会呈献于朝廷。最后一句“白麻犹未拜延龄”,则流露出对友人尚未完成的使命和未尽的心愿的深深哀悼。

  3. 创作背景:吴俨在仕途中遭遇波折,曾因直言进谏得罪权贵刘瑾而被罢免官职。但后来刘瑾被诛,他又被重新启用。在这段经历中,吴俨对权力的斗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可能也反映在他作品中对于政治斗争的隐喻表达上。

  4. 诗歌赏析:《哭李充昭》以其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友人的深情怀念。诗中的“虚堂落笔鬼神惊”形容书写时的气势恢宏,“生縳龙蛇卧素屏”则描绘了书卷上的龙蛇飞舞之状,形象生动。最后两句则是对友人未竟事业的遗憾与哀叹。整首诗不仅体现了吴俨的才华,还蕴含了他对朋友的深厚情感。

通过《哭李充昭》,读者可以感受到吴俨作为一位政治家、文人的独特魅力。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