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庄十八景为匏庵先生赋 其九 朱樱径

细雨红初熟,薰风绿满林。
采时留几颗,明日饲山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庄十八景为匏庵先生赋·其九·朱樱径》是明代诗人吴俨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特别是细雨后红樱桃初熟,以及随后到来的薰风使得绿叶满林的景象。诗中还提到了在采樱桃时留下几颗,以便日后用来饲养山禽的生活情趣,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对理解这首诗具有重要的意义。吴俨(公元1457年-公元1519年),字克温,号宁庵,南直隶宜兴县(今江苏省宜兴市)人。他是一位进士,曾被任命为编修、侍讲学士等职,并执掌南京翰林院。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吴俨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位热爱自然的人。他的这种情感和对自然的观察力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诗歌本身所蕴含的意境与主题也是理解和欣赏的关键。诗的前两句“细雨红初熟,薰风绿满林”通过对细雨和薰风的描述,勾勒出一个清新宜人的春日景象。这里的“细雨”和“薰风”不仅营造了一种温柔的氛围,也预示了即将到来的丰收和生机。而第三句“采时留几颗,明日饲山禽”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他不仅采摘樱桃,还打算将其留下,用于明天喂养山中的鸟类,这一细节反映了他对自然界生物的关爱和尊重。

这首诗的艺术手法也值得深入探讨。吴俨在这首诗中巧妙地使用了对比和想象,如将“细雨红初熟”与“薰风绿满林”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突出了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此外,诗歌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东庄十八景为匏庵先生赋·其九·朱樱径》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它不仅展示了吴俨作为文人的审美趣味和文化素养,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护。对于现代人来说,这首诗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