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前一日同王地官德华过袁太守山庄

匹马来游五柳庄,主人浑不似柴桑。
指天论事知多愤,击钵催诗觉太忙。
丹药未成留宿火,菊花将发待重阳。
醉中激烈歌声起,不放行云过短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九前一日同王地官德华过袁太守山庄》是明代诗人吴俨的作品。吴俨的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和文人的生活态度。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诗人介绍
  • 生平经历:吴俨,字克温,号宁庵,是明代常州府宜兴人。他在成化二十三年考取进士,曾历任编修、侍讲学士、南京礼部尚书等职。他的一生颇为坎坷,因触怒权臣刘瑾而遭罢职,但最终在刘瑾被诛后得以复职。
  • 文学成就:吴俨以其庄重的文风和清丽的诗词著称,有《吴文肃公摘稿》传世。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时政的关注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1. 诗歌原文
  • 匹马来游五柳庄,主人浑不似柴桑。
  • 指天论事知多愤,击钵催诗觉太忙。
  • 丹药未成留宿火,菊花将发待重阳。
  1. 诗歌解析
  • 第一首:“匹马来游五柳庄,主人浑不似柴桑。”此句描绘了诗人骑马游览五柳庄园的情景,其中“柴桑”是陶渊明的故乡,这里用以象征诗人追求的隐逸生活。
  • 第二首:“指天论事知多愤,击钵催诗觉太忙。”表达了诗人面对国家大事时感到愤懑的情绪,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忙碌的创作生活。
  • 第三首:“丹药未成留宿火,菊花将发待重阳。”这里的“丹药”可能指炼丹术或某种学问的修行,而“留宿火”则暗示诗人虽有所期待,但内心仍感迷茫与不安。同时,诗人提到了即将来临的重阳节,菊花盛开的景象似乎预示着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吴俨的《重九前一日同王地官德华过袁太守山庄》不仅是一首表现其个人情感的诗歌,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深入理解明朝文人的生活状态,也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和社会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