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邓司徒游神乐观登醴泉亭韵二首 其一

不学修真访羽仙,曾将词赋奏甘泉。
画龙可致千峰雨,养鹤还谋二顷田。
厌听南音歌乐府,笑持野蔌荐宾筵。
追思四老同游日,倏忽于今十五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邓司徒游神乐观登醴泉亭韵二首 其一”是一首七言律诗。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中,吴俨的作品《和邓司徒游神乐观登醴泉亭韵二首》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形式受到广泛的赞誉。

该诗的作者吴俨,字子远,是明代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文学成就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在诗歌方面,吴俨的作品中多体现出对人生哲理和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便是其中之一,它通过对醴泉亭登临所见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情怀,以及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思。

诗中“不学修真访羽仙,曾将词赋奏甘泉。”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于修道修仙的不屑一顾。通过“词赋奏甘泉”,可以理解为诗人以文会友,借诗词抒发情感,体现了他高洁的人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而“画龙可致千峰雨,养鹤还谋二顷田”则揭示了其对艺术创作的独特见解,即通过绘画可以引发自然界的壮丽景观,而养鹤不仅是一种生活乐趣,更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和精神交流的方式。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和邓司徒游神乐观登醴泉亭韵二首》不仅仅是吴俨个人的文学创作,也是明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的诗歌,多表现出一种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平和的美学倾向。吴俨的这首诗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反映了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的高度赞美。
《和邓司徒游神乐观登醴泉亭韵二首》作为吴俨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被后世传颂,更因其所蕴含的深远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而值得深入探讨。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