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石学士予庄韵四首 其二

长镵不用斸蒿莱,数月浑无一客来。
带雨初移庭下竹,试花又见腊前梅。
月明松径随山转,岸仄柴门逐水开。
莫道白云飞不去,有心长护读书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石学士予庄韵四首其二》是明代诗人吴俨所作的一首古诗,其中“长镵不用斸蒿莱,数月浑无一客来”等句子描绘了一幅幽静的田园生活场景。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展示了与石学士之间的友情。下面是对该诗的介绍:

  1. 诗歌主题
  • 闲适自在:诗中展现了作者远离世俗喧嚣,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递出一种超脱物欲、回归自然的精神风貌。
  • 友情珍贵:与石学士的交往,使得诗人在繁忙的官场生活中找到了慰藉和灵感。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成为彼此心灵的支撑。
  1. 艺术手法
  • 意象营造:诗歌通过具体的景象——庭下竹、腊前梅,以及松径随山转、柴门逐水开,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的画面,更增添了诗意的深度和广度。
  • 情感抒发:诗人的情感通过简洁的诗句得到了充分的表达。无论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还是对友人的怀念,都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1. 文化背景
  • 文人雅集:古代文人常有以诗会友的传统,这首诗也可能是在这样的社交场合中创作,用以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赞美。
  • 时代风尚:明代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期,诗歌成为了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吴俨的这首作品,也许就是在这样一个文人荟萃的环境中诞生的。
  1. 文学价值
  • 语言特点:吴俨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使整首诗充满了画面感和音乐感。
  • 思想内涵: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和石学士予庄韵四首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热爱和对友情珍视的诗作,也是明代文人生活和审美情趣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分析,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于心灵自由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