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寻师到石头,思乡忽上仲宣楼。
道逢二鸟人争羡,赋就三都志未酬。
江上芙蓉花试雨,岸边杨柳叶惊秋。
归帆好趁东风便,昨夜高堂梦远游。
送周生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俨的《送周生楷·千里寻师到石头》
吴俨,明代诗人,以其诗作广为人知。他的《送周生楷》,以千里寻师到石头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情感和鼓励之意。
这首诗全文如下:“千里寻师到石头,思乡忽上仲宣楼。道逢二鸟人争羡,赋就三都志未酬。江上芙蓉花试雨,岸边杨柳叶惊秋。” 其中,“思乡忽上仲宣楼”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道逢二鸟人争羡”,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周生的羡慕之情;“赋就三都志未酬”,既反映了周生才情,也表达了对他未能达成志向的惋惜。
这首诗中,吴俨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诗意与哲理的场景之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如“江上芙蓉花试雨”与“岸边杨柳叶惊秋”,诗人不仅营造了浓厚的意境,还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相融合,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和感人。
在文学手法方面,吴俨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技巧和独特的视角转换,使得诗歌层次分明,富有韵律感。特别是长句的运用,使得诗句流畅而有力,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此外,诗中的转折收尾处理得当,没有显得突兀或拖沓,而是自然顺畅地过渡,体现了吴俨精湛的文字驾驭能力。
《送周生楷》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的诗歌,也是一首富含哲理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同时借助这些自然元素引发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深入思考。这种写作手法使得《送周生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