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瀚侄 其二

春夜寒犹峭,门前雪更深。
老予尝独坐,谢子远相寻。
共说耕田乐,能谙聚族心。
大家聊自足,何用积黄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瀚侄(其二)》是明朝诗人吴俨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通过其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下面将详细地解析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吴俨:字子华,明代诗人,与陈向并称为“明初二妙”。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评。
  1. 诗歌原文
  • 春夜寒犹峭,门前雪更深。 描述了一个冬夜的场景,门前的雪比春天还要厚,寒冷的气氛更加浓厚。
  • 老予尝独坐,谢子远相寻。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寒冷的夜晚,门外却有朋友来访,增添了一丝温暖和慰藉。
  • 共说耕田乐,能谙聚族心。 和朋友一起谈论耕作的乐趣,能够体会到家人团聚的温馨。
  • 大家聊自足,何用积黄金。 表达了一种简朴的生活态度,认为知足常乐,不必追求财富的积累。
  1. 诗歌赏析
  • 自然意象:诗中运用了“春夜”、“门前雪”、“寒犹峭”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冷清的氛围。
  • 生活哲理:通过对简单生活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物质欲望的淡泊以及对家庭和睦的重视。
  • 社会意义:在明初的社会背景下,这首诗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也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吴俨生活在元朝末年,明初时期。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 历史背景:明代初期社会相对稳定,但民间仍有诸多困难和挑战。这首诗可能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于普通人生活状态的关注和思考。
  1. 文学价值
  • 情感表达:诗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无论是对自然的感慨,还是对友人的思念,都表达得淋漓尽致。
  • 艺术手法: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如“门深雪”与“春夜寒”,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同时,运用了白描手法,简洁明了地描绘了场景和情感。
  1. 文化影响
  • 传承价值:作为明初时期的文学作品,《赠瀚侄(其二)》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一定的传承价值,为研究明代诗歌提供了素材。
  • 教育意义: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学到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以及如何珍惜家庭和友情,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赠瀚侄(其二)》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生动的画面,记录了诗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所见所感。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对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古人的生活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