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故宅诗

颓城百战后,荒宅四邻通。
将军树已折,步兵途转穷。
吹台有山鸟,歌庭聒野虫。
草深斜径没,水尽曲池空。
林中满明月,是处来春风。
唯馀一废井,尚夹两株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故宅诗》是隋朝元行恭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元行恭,隋代诗人。关于其生平和创作背景,现存资料不多,但据《唐诗纪事》的记载,元行恭曾因“诗有警策”,被当时人传颂。
  1. 诗歌原文
    颓城百战后,荒宅四邻通。将军树已折,步兵途转穷。吹台有山鸟,歌庭聒野虫。草深斜径没,水尽曲池空。林中满明月,是处来春风。唯馀一废井,尚夹两株桐:

  2. 诗意解析

  • 颓废与荒凉:首联“颓城百战后”描绘了战火后的残破景象,表达了一种衰败与荒凉的氛围。
  • 自然与人情:颔联“荒宅四邻通”进一步展现了环境的荒凉,同时通过“树已折”、“途转穷”等词汇,表达了战争对人物生活的巨大影响。
  • 自然景观:颈联至尾联,诗歌转向自然景观的描述,“吹台有山鸟”、“歌庭聒野虫”等词句,营造出一幅动静结合、生机勃勃的景象。
  • 哲理思考:末联“唯馀一废井,尚夹两株桐”,则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引发读者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思考。
  1. 艺术特色
  • 元行恭在《过故宅诗》中运用了对比(如战前的繁华与战后的荒凉)、借景抒情(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内心情感)等多种手法,使得整首诗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
  • 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能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人物的情感波动。
  1. 历史意义
  • 作为隋朝的作品,《过故宅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了解那个时期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及其文化特色。

《过故宅诗》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赢得了历代文人的赞赏,也因其深刻的历史内涵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于热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享受和学术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