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临昆明池

石鲸分玉溜,劫烬隐平沙。
柳影冰无叶,梅心冻有花。
寒野凝朝雾,霜天散夕霞。
欢情犹未极,落景遽西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冬日临昆明池》是唐代李世民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描绘,也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造诣。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
  • 李世民,即唐太宗,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位二十三年,文治武功,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李世民是一位极具智慧和远见的君主,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1. 诗歌原文
    石鲸分玉溜,劫烬隐平沙。
    柳影冰无叶,梅心冻有花。
    寒野凝朝雾,霜天散夕霞。
    欢情犹未极,落景遽西斜。

  2. 诗歌解析

  • 石鲸分玉溜:描述了昆明池中的石鲸将玉般的水流分成两部分的景象。这里的“石鲸”象征着大自然的壮观与神奇,而“玉溜”则形容水流清澈透明,如同珍贵的玉石般珍贵。这一描述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 劫烬隐平沙:描写了战争后的平静景象。这里的“劫烬”指的是战火带来的破坏,而“隐平沙”则表示经过战争后,一切都恢复了平静,只有平沙依旧,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和平的珍视以及对战争破坏的反思。
  • 柳影冰无叶:通过对比柳树的影子与冰上的叶子,形象地描绘了季节变化对景物的影响。这里的“柳影”与“冰无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冬天特有的寒冷和萧瑟,同时也暗示了春天即将来临的生机与活力。
  • 梅心冻有花:通过对梅花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冬天景色的独特感受。这里的“梅心”指的是梅花的花蕊部分,而“冻有花”则表示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有花朵绽放,象征着坚韧与生命力。
  • 寒野凝朝雾:描述了早晨的雾气笼罩着广阔的田野,给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感受。这里的“寒野”传达了早晨的寒冷,而“凝朝雾”则形容雾气在朝阳下显得更加凝重,增添了一种朦胧美。
  • 霜天散夕霞: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的霜气逐渐消散,留下美丽的晚霞。这里的“霜天”指的是天空中覆盖着霜的景象,而“散夕霞”则形容夕阳的余晖洒满天际,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
  • 欢情犹未极: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留恋和珍惜。这里的“欢情”指的是欢乐的情绪,而“犹未极”则表示这种欢乐的情绪还未达到高潮,暗示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待。
  • 落景遽西斜:描述了夕阳西下的景象,给人一种落寞和孤独的感觉。这里的“落景”指的是夕阳下的景色,而“遽西斜”则形容夕阳迅速落下,给人一种时间匆匆而过的感觉。这种表达方式既反映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不舍。

《冬日临昆明池》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文学作品,更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它不仅展现了李世民作为一位伟大帝王的文治武功,更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