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雁送别周员外戍岭表诗

旅雁别衡阳,天寒关路长。
行断由惊箭,声嘶为犯霜。
罹缴无人悯,能鸣反自伤。
何如侣泛泛,刷羽戏方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雁送别周员外戍岭表诗是唐代诗人王胄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王胄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其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有很高的评价。
  • 他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对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展现了他的文学天赋。
  1. 诗词原文
    旅雁别衡阳,天寒关路长。
    行断由惊箭,声嘶为犯霜。
    罹缴无人悯,能鸣反自伤。
    何如侣泛泛,刷羽戏方塘。

  2. 诗句解析

  • “旅雁别衡阳”描绘了大雁离别衡阳的画面,衡阳是古代中国的一座重要城市,这里可能是雁群迁徙的起点或中转站。
  • “天寒关路长”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时间的漫长。这里的“关路长”可能指的是从衡阳到戍守的岭南地区的距离遥远且寒冷。
  • “罹缴无人悯”中的“罹缴”可能是指被射中的雁,而“无人悯”则表达了对雁群遭遇不公命运的同情。
  • “能鸣反自伤”反映了大雁虽然能够发出声音,但它们的声音却成为了自己不幸的原因。
  • “何如侣泛泛”中的“侣泛泛”可能是形容同伴们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景象,与前面大雁的孤独和困境形成鲜明对比。
  • “刷羽戏方塘”则是大雁们在水中嬉戏的场景,这里的“刷羽”可能是指大雁梳理羽毛的动作,而“戏方塘”则传达了大雁在水中游玩的快乐心情。

《赋得雁送别周员外戍岭表诗》不仅仅是一首表达对大雁命运同情的诗歌,它还通过对大雁生活习性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多样性的尊重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王胄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将这一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此诗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峰,也在思想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