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赐诗

帝道属升平,天文预观象。
兹生荷化育,博施多含养。
正始振皇风,端居留眷想。
夕拜参近侍,朝思滥弘奖。
温树贵不言,克艰庶无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和赐曹美人诗》是南北朝时期诗人庾信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南朝梁代文学家、史学家。他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祖籍为河南开封。虽然出身显赫,但因家道中落,年少时曾寄居在江南的亲戚家中。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但他的才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尤其在文学领域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1. 诗歌原文
    月光如粉白。秋露似珠圆。络纬无机织。流萤带火寒。何年迎弄玉。今朝得梦兰。讶许能含笑。芙蓉宜熟看。

  2. 诗歌赏析

  • 艺术特色:庾信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奉和赐曹美人诗》以其细腻的情感描摹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象征意义:诗中的“月光”、“秋露”等自然景象,不仅是客观存在,还隐喻着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而“何年迎弄玉”可能暗指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或期待,“今朝得梦兰”则可能表达了对现实美好时光的珍惜。
  • 情感抒发: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盼,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可能是庾信在某种特定场合下所作,如皇帝赐予美人的宴饮诗,或是个人情感抒发之作。其创作背景丰富多元,既可能是政治上的赠与,也可能是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
  1. 文化影响
  • 《奉和赐曹美人诗》作为庾信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体现了他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才能,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文人的生活状态。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使其成为研究南北朝时期文学的重要文本之一。
  1. 历史评价
  • 历代学者对庾信的诗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宋代诗人苏轼在其《东坡题跋·庾子山集》中称赞其“诗笔遒健,绝胜唐人”。清代诗人王士禛更是在其《渔洋诗集》中评价其“才气横溢,不可方物”。这些评价都充分展示了庾信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了解《奉和赐曹美人诗》的创作背景、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庾信的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