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阙邻金地,龙旗拂宝台。
云楣将叶并,风牖送花来。
月宫清晚桂,虹梁绚早梅。
梵境留宸瞩,掞发丽天才。
奉和过慈恩寺应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和过慈恩寺应制》是唐代许敬宗的作品。诗中通过描述凤阙邻金地,龙旂拂宝台的景象,表达了对皇帝的尊敬与赞美,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下是关于该诗歌的介绍:
作者介绍:许敬宗(592年—672年),字延族,杭州新城人,隋时任直谒者台,后入瓦岗军为李密记室。贞观年间,他由著作郎兼修国史,后升任中书舍人。高宗即位后,他与李义府共同拥立武则天成为皇后,后来升任侍中,并兼理国史。在武则天执政期间,许敬宗与她密谋,贬逐了韩瑗、来济、褚遂良等人,甚至杀害了梁王长孙无忌、上官仪。他因权力斗争而声名狼藉,但同时也是唐朝初年的重要官员。
诗作原文:奉和过慈恩寺应制。凤阙邻金地,龙旂拂宝台。云楣将叶并,风牖送花来。月宫清晚桂,虹梁绚早梅。梵境留宸瞩,掞发丽天才。
艺术特点:《奉和过慈恩寺应制》采用了宫廷体诗歌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皇家权威的敬畏以及对社会安定的美好愿望。诗中的“凤阙邻金地,龙旂拂宝台”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皇帝居住的宫殿之壮观与神圣;“风牖送花来”则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皇宫的华丽。
《奉和过慈恩寺应制》不仅是一首表达对皇权尊重和赞美的宫廷诗歌,也是研究唐代政治文化和文学风格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和文化氛围,同时也能欣赏到唐代诗歌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