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白纻歌长安秋

露寒台前晓露清,昆明池水秋色明。
摇环动佩出层城,鹍弦凤管奏新声。
上林蒲桃合缥缈,甘泉奇树上葱青。
玉人当歌理清曲,婕妤恩情断还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四时白纻歌·长安秋》是虞世基的一首词,该作品反映了隋代诗人对长安秋景的描绘以及对当时社会生活和情感状态的感受。以下是对该诗的分析:

  1. 作者简介
  • 虞世基(564年—618年),字茂世,会稽余姚人,隋朝诗人。他初仕陈,后入隋,历任太子中庶子、尚书左丞等职。在隋末因宇文化及兵变被杀。
  1. 诗歌原文
    露寒台前晓露清,昆明池水秋色明。
    摇环动佩出层城,鹍弦凤管奏新声。
    上林蒲桃合缥缈,甘泉奇树上葱青。
    玉人当歌理清曲,婕妤恩情断还续。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诗中通过“露寒”、“池水”、“层城”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宁静而清冷的秋晨景象,为后续的音乐与舞蹈场景营造了背景。
  • 音乐描述:诗句“鹍弦凤管奏新声”,生动地描述了音乐的华丽与高雅,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震撼。
  • 人物活动:诗中“玉人当歌理清曲”,展现了宫廷中优雅的女性在秋天的早晨进行歌舞的情景。
  • 历史背景:从“婕妤恩情断还续”可以看出,诗人在作品中融入了当时宫廷女性的生活状态,反映了隋代宫廷生活的复杂性。

虞世基的《四时白纻歌·长安秋》不仅是一首反映季节变化和自然美景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首充满艺术气息和历史深度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人的艺术才华,还能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与社会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