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蜀都

列宿光参井,分芒跨梁岷。
沈犀对江浦,驷马入城闉。
英图多霸迹,历选有名臣。
连骑簪缨满,含章词赋新。
得上仙槎路,无待访严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蜀都》是唐代大臣褚亮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绘了蜀地的壮丽山河和繁荣景象,展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诗人简介
  • 褚亮,字希明,杭州钱唐人,唐朝初期十八学士之一。他年轻时聪明敏捷,博览群书,善文工诗,与名士交游甚广。
  1. 诗歌原文
    列宿光参井,分芒跨梁岷。沉犀对江浦,驷马入城闉。英图多霸迹,历选有名臣。连骑簪缨满,含章词赋新。得上仙槎路,无待访严遵。

  2. 诗歌内容

  • 列宿光参井:描绘星星点点的星光在夜空中闪烁,如井中的光点,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 分芒跨梁岷:形容蜀地山脉的壮丽,如银河般横跨天际,岷江如丝带般流淌。
  • 沉犀对江浦:用“沉犀”比喻深沉的思考或智慧,对江浦则指的是面对广阔的江水,象征着开阔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
  • 驷马入城闉:描述了马车进入城市的景象,隐喻着繁荣和繁华。
  • 英图多霸迹: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他们如同霸王一般,留下了不朽的足迹。
  • 连骑簪缨满:描绘了官员们骑马穿街而过,头戴高冠的场景,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 含章词赋新:强调了文学创作的重要性,新的作品充满了才华和创造力。
  • 得上仙槎路:比喻有机会到达仙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赋得蜀都》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诗歌,更是褚亮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