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诗

不觉岁将尽,已复入长安。
月影含冰冻,风声凄夜寒。
江海波涛壮,崤潼坂险难。
无因寄飞翼,徒欲动和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冬夜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

    冬夜布衾冷,
    满地霜华凝。
    玉瓶结冰寒,
    孤灯照独影。

  2.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以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著称,他与元稹共同发起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要关注现实,反映社会现实问题。
  • 创作时间:《冬夜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具体年代不详。白居易的诗歌多反映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关注以及对时政的看法和批评。
  1. 诗歌内容
  • 描写冬夜景象:诗中“冬夜布衾冷,满地霜华凝”描绘了一幅寒冷而清冷的冬夜画面,体现了白居易对自然景色的精细观察和深刻感受。
  • 表达个人情感:“玉瓶结冰寒”可能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寒冷,反映出诗人在政治风波中的孤立无援。
  • 孤独与反思:“孤灯照独影”不仅描述了诗人的孤独状态,也暗喻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态度。
  1.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白居易的诗歌语言简练,直白而不失深意,使得《冬夜诗》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艺术性。
  • 情感深沉:通过对冬夜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艰辛、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深刻感慨。
  • 意境深远:诗中的“孤灯”象征着孤独和寂寞,而“月明”则给人以希望和安慰,形成了一种悲凉而富有哲理的意境。

《冬夜诗》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和历史的见证。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同时也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始终是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