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王挽歌

旭旦禁门开,隐隐灵舆发。
才看凤楼迥,稍视龙山没。
犹陈五营骑,尚聚三河卒。
容卫俨未归,空山照秋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彭城王挽歌》是南北朝时期卢思道的诗歌作品,其内容涉及对已故彭城王的追忆和哀悼。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作者背景:《彭城王挽歌》的作者是卢思道,他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卢思道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及个人情感。
  • 时代背景:该诗作创作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政治分裂,战乱频发,文人常常借诗文表达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1. 作品原文
  • 旭旦禁门开,隐隐灵舆发。
  • 才看凤楼迥,稍视龙山没。
  • 犹陈五营骑,尚聚三河卒。
  1. 主题内容
  • 悼念亡王:诗中通过描写清晨宫廷的情景,表达了对已逝彭城王的追思与怀念。
  • 战争遗痕:诗中“犹陈五营骑,尚聚三河卒”一句描绘了战事未息,军队仍在集结的状态,反映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创伤。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人通过对宫廷景象与军事场景的描述,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色与政治军事的元素,使得整首诗歌既具有历史感,又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 意象生动:诗中的“凤楼”、“龙山”等意象,不仅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也使得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勾画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更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1. 文化价值
  • 历史文化价值:作为南北朝时期的作品,《彭城王挽歌》不仅是文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军事状况的重要资料。
  • 情感共鸣:通过对亡王的追忆,诗歌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成为人们缅怀先人、珍惜和平的一种情感寄托。

《彭城王挽歌》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通过阅读和欣赏这首诗,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和社会变迁,以及文学作品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