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庙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苏武初遇汉使,悲喜交集感慨万端;而今古庙高树,肃穆庄严久远渺然。

羁留北海音书断绝,头顶胡天明月;荒陇牧羊回来,茫茫草原已升暮烟。

回朝进谒楼台依旧,甲帐却无踪影;奉命出使加冠佩剑,正是潇洒壮年。

封侯受爵缅怀茂陵,君臣已不相见;空对秋水哭吊先皇,哀叹时光不还。

介绍

这一首凭吊古人的诗。诗颂扬了富有民族气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的苏武。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心向祖国的时代的需要。温庭筠这首诗正是塑造了一位坚持民族气节的英雄形象。颈联的对仗颇为工巧,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灵活而不呆板,生动而不拘泥。

注解

苏武:汉武帝时出使匈奴被扣多年,坚贞不屈,汉昭帝时始被迎归。

使:一作「史」。

古祠:指苏武庙。

茫然:茫然不解。

雁断:指苏武被羁留匈奴后与汉廷音讯隔绝。

断:一作「落」。

胡:指匈奴。

陇关:这里以陇关之外喻匈奴地。陇,通「垄」。

甲帐:据《汉武故事》记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冠剑:指出使时的装束。

剑:一作「盖」。

丁年:壮年。唐朝规定二十一至五十九岁为丁。

茂陵:汉武帝陵。苏武归汉时武帝已死,此借指汉武帝。封侯:封拜侯爵。

逝川:喻逝去的时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里指往事。

赏析

《风月堂诗话》:「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尝见前辈论诗云:用事属对如此者罕见。

《后村诗话》:温飞卿《苏武庙》云:「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甲帐」是武帝事,「丁年」用李陵书「丁年奉使,皓首而归」之语,颇有思致。

《瀛奎律髓》:「甲帐」、「丁年」甚工,亦近义山体。

《初白庵诗评》:三四用子卿事,点缀景物,与他手不同。

《唐诗绎》:首点苏武,提「魂消汉使前」五字,最为篇主。

《唐七律选》:「丁年」亦是俊语,然使高手作此,则「回日」、「去时」不如是板煞矣(「回日楼台」二句下)。

《唐诗别裁》:五六与「此日六军同驻马」一联,俱属逆挽法,律诗得此,化板滞为跳脱矣。

《历代诗发》:子卿一生大节,八句中包括无遗。

《瀛奎律髓汇评》:冯班:自是飞卿。何义门:五六不但工致,正逼出落句,落句自伤。纪昀:五六生动,余亦无甚佳处。结少意致。

《兰丛诗话》:温之《苏武庙》结句:「空向秋波哭逝川」,「波」字误。既「川」复「波」,涉于侵复。且「波」专言「秋」,亦觉不稳,上有何来路乎?老杜云「赋诗新句稳」,名手有不稳耶?当是「风」字,用汉武帝《秋风辞》乃非泛设凑句,乃与通篇之用事实者称。

《精选五七言律耐吟集》:全以议论行之,何尝有意属对?近人学之,便如优孟衣冠矣。

《小清华园诗谈》:如此诸作,其凄侧既足以动人,其抑扬复足以惩劝,犹有诗人之遗意也。

《筱园诗话》:玉溪生「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飞卿「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此二联皆用逆挽句法,倍觉生动,故为名句。所谓逆挽者,倒扑本题,先入正位,叙现在事,写当下景,而后转溯从前,追述已往,以反衬相形,因不用平笔顺拖,而用逆笔倒挽,故名。且施于五六一联,此系律诗筋节关键处……二诗能于此一联提笔振起,逆而不顺,遂倍精采有力,通篇为之添色,是以传诵人口;亦非以「马」「牛」、「丁」「甲」见长,故求工对仗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