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送鲁使君归郑州

城中金络骑,出饯沈东阳。
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黄。
齐讴听处妙,鲁酒把来香。
醉后着鞭去,梅山道路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鲁中送鲁使君归郑州》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唐朝,展现了当时文人送别的情景。

从诗歌本身来说,《鲁中送鲁使君归郑州》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天送别的画面。首句“城中金络骑”,通过“金络”暗示了豪华与尊贵,“骑”则指出行时的随行马匹。随后的“出饯沈东阳”,描述了在城外进行饯别的情形,其中“沈东阳”可能是某位重要人物,表明了这次送别的重要性和正式性。

从历史背景来看,韩翃(726年—783年),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与钱起、卢纶等并称“大历十才子”,其作品在当时广泛流传。韩翃的作品风格轻巧,写景别致,擅长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因此被唐德宗赏识,后官至中书舍人。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首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友人深厚的感情。诗中“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黄”一句,不仅描绘了季节变换,更通过色彩的对比强化了离别的氛围。同时,“齐讴听处妙,鲁酒把来香”两句,不仅写出了宴会上的欢声笑语,还表达了对友人美好未来的祝福。

从文化价值来看,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唐代的社会风貌,也展现了当时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与友谊。它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传递了文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韩翃的《鲁中送鲁使君归郑州》不仅是一首艺术上具有高度成就的诗歌,也是了解唐代社会风情和文人情感的重要文献。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对友情和自然的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