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登裴秀才迪小台》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和对心灵自由的向往。以下是对该作品及其作者的相关介绍:
作者背景: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与杜甫并称“李杜”,是盛唐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擅长画山水,与弟弟王缙都有才华,早年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在安史之乱期间,因卷入政治变故被囚禁在菩提寺。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深受禅宗思想影响,被誉为“诗佛”。
创作背景:《登裴秀才迪小台》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应该是王维在政治风波后,寄寓于山林之中,对自然景色进行感悟和抒发的产物。这种时期的生活经历可能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登裴秀才迪小台》是王维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优美自然景观描写的诗作。它不仅是王维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王维的诗风和他对自然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