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屋题

朝从空屋里,骑马入空台。
尽日推闲事,还归空屋来。
月明穿暗隙,灯烬落残灰。
更想咸阳道,魂车昨夜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空屋题》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情感的怀念和对现实孤独的感受。下面将从作品背景、内容与风格以及艺术特色等角度进行详细展开:

  1. 作品背景:《空屋题》是元稹在十月十四日夜所作。诗作中蕴含着一种深深的哀愁和对往事的回忆。元稹在这首诗中通过对“空屋”景象的具体描写,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反映了他在特定时刻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状态。
  2. 内容与风格:元稹的《空屋题》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比“空屋”、“骑马入台”和“月光穿隙”三个场景,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诗中不仅描绘了诗人的情感波动,还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即通过景物的变化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变化,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3. 艺术特色:《空屋题》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诗中的意象丰富而深邃,如“月明穿暗隙”和“灯烬落残灰”,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还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和悲伤。

元稹的《空屋题》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珍贵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卓越成就,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赏析

白居易《感元九悼亡诗因为代答》:君入空台去,朝往幕还来。我入泉台去,泉门无复开。鳏夫仍系职,稚女未胜哀。寂寞咸阳道,家人覆墓回。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昌黎集·卷二十四·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云:“其年(元和四年)十月十三日葬咸阳,从先舅姑兆。”故微之于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十月十四日夜赋诗云“更想咸阳道,魂车昨夜回”也。白乐天代答诗云:“鳏夫仍系职。”又云:“家人覆墓回。”微之《琵琶歌》云:“去年御史留东台,公私蹙促颜不开。”可知韦氏之葬于咸阳,微之尚在洛阳,为职务(供职东都御史台)羁绊,未能躬往。仅遣家人营葬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