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
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
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
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
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
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衔命还国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衔命还国作》是唐代诗人晁衡所作,表达了他回国时的情感与志向。《衔命还国作》是唐代诗人晁衡的代表作之一,诗中展现了他对国家的深厚感情和对友人的感激之情。
晁衡原为日本遣唐使,他在唐朝度过了许多年,深刻体验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他的回国不仅是一次身份的转变,更是文化交流的见证。诗中的“非才忝侍臣”表达了他虽然不具备治国之才,但却愿意尽自己所能为国效劳的决心。这种情感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让人们感受到一位外国使节对于故土的眷恋与不舍。
诗中“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这两句,不仅体现了晁衡的忠诚,更透露出他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在异国他乡,能够深切感受到家乡的温暖,这份情感对于任何在外的人来说都是难以言喻的珍贵。
诗中的“伏奏违金阙”和“騑骖去玉津”,形象描绘了晁衡辞别朝廷的情景。这些词汇不仅描述了他离开京都、乘坐骏马离开的场景,也象征着他在新生活即将开始时的激动心情。通过这样的描述,读者可以感受到晁衡内心的澎湃与不安,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
诗的最后一段,表达了晁衡对故土的留恋和对朋友的承诺。“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这句话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宝剑,将友谊和祝福传递给更多的人。这种深情厚意,让这首诗不仅仅是一份离别的纪念,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衔命还国作》不仅展示了晁衡的个人情感,更反映了当时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深远意义。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个外国人归国历程的描述,更是对两国友好交流历史的一个缩影。通过阅读这首诗,人们不仅能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情感,更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以及中日友好关系的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