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昌节赋得红云表夏日

景候融融阴气潜,如峰云共火相兼。
霞光捧日登天上,丹彩乘风入殿檐。
行逐赤龙千岁出,明当朱夏万方瞻。
微臣多幸逢佳节,得赋殊祥近御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寿昌节赋得红云表夏日》是唐代诗人栖白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独特之处,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背景。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 景候融融阴气潜:描述了夏季时节天气的温和和阴气的潜伏。
  • 如峰云共火相兼:形象地描绘了天空中如山峰一般的云朵与火焰般的太阳相互映衬的场景。
  • 霞光捧日登天上:形容霞光照耀下的太阳仿佛要飞升到天上去。
  • 丹彩乘风入殿檐:描绘了色彩斑斓的朝霞随风飘荡至宫殿的屋檐。
  • 行逐赤龙千岁出:象征着吉祥和长寿的赤色龙在千年之后再次出现。
  • 明当朱夏万方瞻:意味着在炎炎夏日,整个国家都充满了光明和希望。
  1. 诗词解析
  • 《寿昌节赋得红云表夏日》通过细腻的自然景物描写展现了唐代盛唐时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画面。诗中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蕴含了对国家繁荣、社会安定的美好祝愿。
  • 诗中“霞光捧日”和“丹彩乘风”等词语,富有想象力和艺术美,使得整首诗读来生动而充满画面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典型风格。
  1. 作者介绍
  • 栖白,生卒年不详,唐代越中(今浙江)人,工诗,尚苦吟。其作品在当时受到张乔等人的好评,被认为“篇章名不朽”。栖白不仅是一位出色的诗人,还曾为宫廷供奉,赐紫袈裟,地位崇高。
  1. 历史背景
  • 唐代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不仅国力强盛,文化艺术亦达到了高峰。栖白生活的这个时代,正是唐朝盛世的一个缩影,他的诗歌创作无疑受到了这个大环境的影响。
  • 唐代的社会氛围相对宽松,文人墨客有机会通过诗歌来抒发个人的情感和志向,同时这也是他们观察和记录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
  1. 艺术价值
  • 《寿昌节赋得红云表夏日》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研究唐代文学和绘画艺术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能深入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审美倾向,还可以领略到唐代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捕捉和深刻感悟。
  • 这首诗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其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还在于它所传递出来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理想。这种跨越时间的艺术魅力,至今仍能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寿昌节赋得红云表夏日》不仅是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也是了解当时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的重要窗口。通过这首诗及其背景的介绍,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唐代文化的繁荣与辉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