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磬同音

笙磬闻何处,凄锵宛在东。
激扬音自彻,高下曲宜同。
历历俱盈耳,泠泠递散空。
兽因繁奏舞,人感至和通。
讵间洪纤韵,能齐搏拊功。
四悬今尽美,一听辨移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笙磬同音”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意思是指人事调和、关系和睦。这一成语出自《诗经·小雅·鼓钟》,原文为“鼓瑟鼓琴,笙磬同音”。在《旧唐书》的传赞中,它被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协调。

《诗经·小雅·鼓钟》中的“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不仅是对当时乐音协调的描述,也是对当时社会政治和谐的一种象征。这种和谐不仅存在于音乐之中,也体现在国家治理和个人品行上。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笙磬同音”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视,以及对于和谐社会的追求。

从文化角度分析,“笙磬同音”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哲学意义非常深远。首先,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天人合一观念,认为自然界的声音与人的和谐相处是宇宙间万物相生相融的表现。其次,它强调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即个体行为与整体秩序之间的协调,这一点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尤为突出。最后,它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道德修养和内心平和的价值观。

“笙磬同音”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是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成语不仅揭示了人际关系和谐的美好理想,还通过历史的沉淀,成为中华文化宝库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