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琢玉成器

已沐识坚贞,应怜器未成。
辉山方可重,散璞乍堪惊。
玷灭随心正,瑕消夺眼明。
琢磨虹气在,拂拭水容生。
赏玩冰光冷,提携月魄轻。
伫当亲捧握,瑚琏幸齐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琢玉成器》是唐代叶季良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此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片玉寄幽石,纷纶当代名。荆人献始遇,良匠琢初成。冰映寒光动,虹开晚色明。雅容看更澈,馀响扣弥清。自与琼瑶并,应怜器未成。辉山方可重,散璞乍堪惊。玷灭随心正,瑕消夺眼明。琢磨虹气在,拂拭水容生。赏玩冰光彻,吟哦彩翠清。

  2. 诗歌主题:此诗通过描绘一片玉石从发现到最终雕琢完成的过程,展现了玉石的珍贵与美丽。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工匠精湛技艺和对作品赞赏之情。

  3.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自然景象来比喻玉石的光彩,如“冰映”、“虹开”等,增强了视觉美感。同时,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展示了玉工的技艺和对玉器的赏析。

  4. 文化意义:此诗不仅体现了唐朝时期文人对于玉石的欣赏,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美的追求和崇尚。同时,它也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即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人的情感和理想。

  5. 历史影响:《赋得琢玉成器》因其精湛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诗作中,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审美追求和表达方式。

  6. 现代解读:在现代,虽然技术和材料有了巨大的变化,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并未改变。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同时也能激发现代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创造。

《赋得琢玉成器》不仅是唐代文人对美的一次深刻探索,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值得每一位热爱中华文化的人去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