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闲诗二十韵

漳北遥开郡,泉南久罢屯。
归寻初旅寓,喜作旧乡邻。
好鸟鸣檐竹,村黎爱幕臣。
土音今听惯,民俗始知淳。
烽火无传警,江山已净尘。
天开一岁暖,花发四时春。
杂卉三冬绿,嘉禾两度新。
俚歌声靡曼,秫酒味温醇。
锦苑来丹荔,清波出素鳞。
芭蕉金剖润,龙眼玉生津。
蜜取花间露,柑藏树上珍。
醉宜藷蔗沥,睡稳木棉茵。
茉莉香篱落,榕阴浃里闉。
雪霜偏避地,风景独推闽。
辞国来诸属,于兹缔六亲。
追随情语好,问馈岁时频。
相访朝和夕,浑忘越与秦。
功成在炎域,事定有闲身。
词赋聊酬和,才名任隐沦。
呼童多种植,长是此方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归闲诗二十韵》是唐代丁儒的文学作品,其内容主要描绘了作者归乡时的情景和感受。在探讨丁儒的这首诗《归闲诗二十韵》之前,有必要先了解唐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文化背景。

《归闲诗二十韵》体现了唐代诗歌中对家乡、故土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丁儒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中既有对自然环境的赞美,如“杂卉三冬绿,嘉禾两度新”展现了乡村四季变换的美丽景色;也有对人文景观的描写,如“好鸟鸣檐竹,村黎爱幕臣”,反映了乡村居民的生活状态和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

丁儒通过这首诗展示了唐代诗人关注民生、倡导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美学追求。他的作品不仅抒发个人的情感,也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使读者得以窥见唐代社会的一隅。

《归闲诗二十韵》不仅仅是一首诗的简单介绍,它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色,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