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寄顾绍宗

江上偶分袂,四回寒暑更。
青山无路入,白发满头生。
郢浦雁寻过,镜湖蝉又鸣。
怜君未归日,杯酒若为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夏寄顾绍宗》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更深入地介绍:

  1. 作者介绍
  • 罗隐的生平背景:罗隐(833-909),字昭谏,号江东生,唐末五代时期的道家学者。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成就,还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作品。
  • 诗歌创作风格:罗隐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著称。他的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也常反映出他对时局的感慨和对民生的关怀。
  1. 诗歌原文
  • 诗句解读:《初夏寄顾绍宗》全诗如下:江上偶分袂,四回寒暑更。青山无路入,白发满头生。郢浦雁寻过,镜湖蝉又鸣。怜君未归日,杯酒若为情。
  • 诗意解析: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因时日变迁而感到的孤独和岁月无情的感叹。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如“青山无路入,白发满头生”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的苍老和人生的无常。
  1. 写作背景与赏析
  •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唐末,罗隐作为一位不愿被征召的官员,其作品中流露出的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不满。此时的社会动荡和战乱频发使得许多文人墨客都感受到了时代给予的压力。罗隐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 赏析:罗隐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等,使得整首诗既有深意又富有韵味。诗中的自然景象和人的情感紧密结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1. 文化意义
  • 传承价值:罗隐的诗歌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作品展现了唐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现代影响:罗隐的诗歌在当代仍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思想价值。他的诗歌不拘泥于形式,注重内涵的丰富和表达的直接,这对现代诗人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初夏寄顾绍宗》不仅是罗隐诗歌创作中的一个例证,也是研究唐代诗人及其时代背景的重要文本。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展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