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秋思

南望商于北帝都,两堪栖托两无图。
只闻斥逐张公子,不觉悲同楚大夫。
岩畔早凉生紫桂,井边疏影落高梧。
一杯渌酒他年忆,沥向青波寄五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杜陵秋思》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诗词,反映了诗人在秋天时对历史与现实的感受。下面是对《杜陵秋思》的详细分析:

  1. 诗歌原文
    南望商於北帝都,两堪栖托两无图。只闻斥逐张公子,不觉悲同楚大夫。岩畔早凉生紫桂,井边疏影落高梧。一杯渌酒他年忆,沥向清波寄五湖。

  2. 作者简介
    罗隐,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大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

  3. 诗歌鉴赏

  • 意象运用:《杜陵秋思》通过“商於北帝都”、“张公子”、“楚大夫”等人物形象,构建了一个充满政治斗争和命运无常的画面。这种象征性的使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和深度,也使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诗人对历史的深思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 情感表达: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期许。特别是最后两句“一杯渌酒他年忆,沥向清波寄五湖”,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
  1. 文学价值
  • 语言特色:罗隐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语言风格,不仅体现了罗隐独特的审美追求,也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 思想内涵: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个人情感的抒发,《杜陵秋思》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见解。这些思想内涵,不仅丰富了诗歌的主题,也使其成为研究唐代文化和社会背景的重要文献。

罗隐的《杜陵秋思》不仅是一首描写秋日景色的诗作,更是一部蕴含深厚历史文化意义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展示了罗隐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独特魅力和艺术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