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溪州使君

兵寇伤残国力衰,就中南土藉良医。
凤衔泥诏辞丹阙,雕倚霜风上画旗。
官职不须轻远地,生灵只是计临时。
灞桥酒盏黔巫月,从此江心两所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溪州使君》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同情,也展示了其精湛的艺术造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罗隐,字昭谏,号东海生,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有“唐末诗坛独秀”之称号。他的思想属于道家,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作品。
  2. 诗歌原文:兵寇伤残国力衰,就中南土藉良医。凤衔泥诏辞丹阙,雕倚霜风上画旗。官职不须轻远地,生灵只是计临时。灞桥酒盏黔巫月,从此江心两所思。
  3. 诗句解析
  • 兵寇伤残国力衰:描述了战乱给国家带来的创伤。
  • 就中南土藉良医:暗示南方地区因战争而人才匮乏,需要优秀的医疗人才来恢复生机。
  • 凤衔泥诏辞丹阙:用凤衔泥诏比喻使君高洁,辞别皇宫,表达了对其高尚品格的赞扬。
  • 雕倚霜风上画旗:形容使君身披霜风,如同战场上的画旗一般英勇。
  • 官职不须轻远地:指出使君职位重要,不必远离京城,显示了朝廷对他的重视。
  • 生灵只是计临时:表达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心,认为只有及时采取措施才能解决当前的危机。
  • 灞桥酒盏黔巫月:以灞桥上的酒盏和黔巫的月色为画面,营造了一种离别的氛围。
  • 从此江心两所思:表达了诗人对使君即将离去的深深思念。
  1. 艺术特色
  • 《送溪州使君》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其运用象征手法和对比技巧,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和深刻。
  • 通过描绘使君的形象和经历,展现了唐朝末期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

《送溪州使君》不仅是罗隐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唐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深入感受到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