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前水色细鳞鳞,一为夫君吊水滨。
漫把文章矜后代,可知荣贵是他人。
莺偷旧韵还成曲,草赖馀吟尽解春。
我亦有心无处说,等闲停棹似迷津。
过废江宁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废江宁县》是唐代诗人罗隐所作的七言律诗。
罗隐,字昭谏,号江东生,是唐末五代时期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尤其是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罗隐的诗歌以七言律诗为主,形式规整,语言简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过废江宁县》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江宁县城前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一种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自然美的追求。首联“县前水色细鳞鳞,一为夫君吊水滨”描绘了江宁县城门前水流细腻的情景,以及诗人在此停船悼念的场景。次联“漫把文章矜后代,可知荣贵是他人”批评了那些自视甚高、只顾自己荣华富贵的人,暗喻真正的才学应该被世人所珍重而非仅用于炫耀。第三联“莺偷旧韵还成曲,草赖余吟尽解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谐之美的向往,认为自然界的春天与歌声相融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尾联“我亦有心无处说,等闲停棹似迷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即使想要表达内心的感受也感到无从开口,最终只能随意地停靠船只,如同陷入了迷茫之中。
《过废江宁县》不仅展现了罗隐深邃的思想境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真挚表达,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追求,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