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簪缨盛,梁园雉堞雄。
物情须重德,时论在明公。
族大逾开魏,神高本降嵩。
世家惟蹇谔,官业即清通。
翰苑论思外,纶闱啸傲中。
健豪惊彩凤,高步出冥鸿。
履历虽吾道,行藏必圣聪。
绛霄无系滞,浙水忽西东。
庾监高楼月,袁郎满扇风。
四年将故事,两地有全功。
去去才须展,行行道益隆。
避权辞宪署,仗节出南宫。
雁影相承接,龙图共始终。
自然须作砺,不必恨临戎。
幕下莲花盛,竿头㺗佩红。
骑儿逢郭伋,战士得文翁。
人地应无比,箪瓢奈屡空。
因思一枝桂,已作断根蓬。
往事应归捷,劳歌且责躬。
殷勤信陵馆,今日自途穷。
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
介绍
《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是唐代文学家罗隐的作品之一,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批判。下面对这首诗歌进行介绍:
诗歌原文:
汉代簪缨盛,梁园雉堞雄。
物情须重德,时论在明公。
族大踰开魏,神高本降嵩。
世家惟蹇谔,官业即清通。
翰苑论思外,纶闱啸傲中。
健豪惊彩凤,高步出冥鸿。
履历虽吾道,行藏必圣聪。
绛霄无系滞,浙水忽西东。
庾监高楼月,袁郎满扇风。
四年将故事,两地有全功。
去去才须展,行行道益隆。
避权辞宪署,仗节出南宫。
雁影相承接,龙图共始终。
自然须作砺,不必恨临戎。
幕下莲花盛,竿头犭单佩红。
骑儿逢郭伋,战士得文翁。
人地应无比,簟瓢奈屡空。
因思一枝桂,已作断根蓬。
往事应归捷,劳歌且责躬。
殷勤信陵馆,今日自途穷。诗歌鉴赏:
- 罗隐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观察与评价,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中的“汉代簪缨盛,梁园雉堞雄”描绘了汉代贵族的辉煌景象及其背后的道德观念。而“物情须重德,时论在明公”则强调了德的重要性及政治清明的必要性。
- 诗中通过对比家族势力与个人才能,反映了作者对权力斗争的看法和对社会现状的批评。如“仕宦至通显,归来甘陋贫”表达了即使达到高位,也可能面临贫困的境地。
-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志向。例如“雁影相承接,龙图共始终”展示了作者希望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愿望。
- 诗中的“不必恨临戎”反映了罗隐对于个人命运的豁达态度,即使面临困难,也不应过于悲观或怨恨。
- 最后两句“今日自途穷”更是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困境的认识和对未来的展望。尽管处于低谷,但依然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和对未来的信心。
创作背景:罗隐生活在唐朝末年,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民不聊生。罗隐作为一名诗人,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这一时代的特色和问题。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以及作者的个人情感。
艺术特色:
- 《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作为一首七言律诗,语言简练而含义深远,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展现了作者的思想深度和社会责任感。
-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如“健豪惊彩凤,高步出冥鸿”等,这些意象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得诗歌更具艺术感和感染力。
历史文化背景:罗隐的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和志向,还体现了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例如“汉代簪缨盛,梁园雉堞雄”反映了汉代社会的繁荣景象;同时,“时论在明公”则表明了当时文人对于政治清明的追求和期望。
思想内涵:从这首诗中,读者可以看到罗隐深刻的思想内涵。他对个人的遭遇表示同情,但更多的是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批判。他认为真正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耀和地位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学价值:罗隐的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反映了唐代诗歌的发展轨迹,还展现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对理想和现实的探索。
现代影响:虽然《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的具体内容和表达方式可能不为现代人所熟知,但其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仍然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通过对这首古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罗隐的《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不仅是一篇描写个人生活和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