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州郑使君孩子

毛骨贵天生,肌肤片玉明。
见人空解笑,弄物不知名。
国器嗟犹小,门风望益清。
抱来芳树下,时引凤雏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许州郑使君孩子》是唐代诗人护国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作品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格修养的推崇。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护国:护国,唐代江南人,诗名盛于世,约卒于大历间,张谓有诗哭之
  • 生平与成就:护国的诗歌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誉,其诗作在玄宗、代宗时期尤为突出,其影响力延续至大历年间
  1. 原文节选
  • 毛骨贵天生,肌肤片玉明。 见人空解笑,弄物不知名。国器嗟犹小,门风望益清。抱来芳树下,时引凤雏声
  1. 作品解读
  • 意象运用:诗中的“毛骨贵天生,肌肤片玉明”通过对比毛发和骨骼的高贵来描绘人的尊贵本质和纯洁无暇的美;“见人空解笑,弄物不知名”则表达了对于世俗名利淡薄的态度,凸显出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内在价值的重视
  • 人格象征:诗中“国器嗟犹小,门风望益清”可能暗指诗人自身虽才华出众却仍谦虚低调;而“抱来芳树下,时引凤雏声”则可能暗示了诗人在文学上的成就及其影响
  1. 文化意义
  • 自然美学:诗中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高度赞赏和追求
  • 人格典范:此诗不仅作为文学作品被传颂,更因其表达出的高洁情操和人格理想成为后世追求的理想形象

《许州郑使君孩子》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反映唐代文人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的画卷。通过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历史意义来看,这首诗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