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韦秀才

晨装行堕叶,万里望桑干。
旧说泾关险,犹闻易水寒。
黄云战后积,白草暮来看。
近得君苗信,时教旅思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韦秀才》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背景
  •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洛阳(今属河南),与白居易、柳宗元并称为“唐宋三大诗人”之一。刘禹锡在政治和文学上均有卓越贡献,曾担任过监察御史等职务,晚年还曾出任淮南节度使,但因遭人诬陷,最终罢官。他的诗歌创作广泛涉猎,既有豪放激昂的诗篇,如《浪淘沙九曲黄河》,也有细腻深情的抒情之作,如《乌衣巷》。
  1. 作品原文及赏析
  • 内容概述:这首诗题为《送韦秀才》,通过描述惊禽辞巢、秋扇易手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远行参加科举考试的复杂情感。诗中透露出一种对友人未来道路的关切与祝福,同时也流露出离别时的淡淡忧愁。
  • 语言特色:刘禹锡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蕴深远著称。此诗运用了简洁而富有力度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隐喻人生旅途的艰辛与不易,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1. 文化影响与价值
  • 思想内涵:刘禹锡的诗歌不仅是文学上的成就,更是其哲学思想和人生观念的体现。他的许多诗作都反映了他对时代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洞察,尤其是在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交织的背景下,更能体现出他的深刻见解。
  • 历史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刘禹锡的作品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他与李白、杜甫并称“李杜”,其诗歌不仅在唐代受到推崇,后世也广为传颂。

《送韦秀才》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送别诗,而是融合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人生哲理。它不仅展现了刘禹锡作为文学家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唐代社会文化的多维面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