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袁高使君诏徵赴行在效曹刘体

皇心亭毒广,蝥贼皆陶甄。
未刈蚩尤旗,方同轩后年。
天子幸汉中,轘辕阻氛烟。
玺书召幕牧,名在列岳仙。
国难倚长城,庙谋资大贤。
清损休汝骑,仁留述职篇。
遐路渺天末,繁笳思河边。
饰徒促远期,祗命赴急宣。
謏才岂足称,深仁顾何偏。
那堪临流意,千里望旗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送袁高使君诏徵赴行在,效曹刘体》是唐代诗人皎然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不仅是对国家大义的深刻表达,还蕴含着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及意义:

  1. 诗歌内容
  • 开篇:以“皇心亭毒广”开篇,表达了当时国家局势的严峻与皇帝的英明决断。“蝥贼皆陶甄”则描绘了朝廷中正直之士受到重用的情景,暗示了国家的治理正朝着光明的方向前进。
  • 中间部分:通过“未刈蚩尤旗,方同轩后年”两句,诗人展望了国家的未来发展,希望像古代名将曹刘一样,为国家带来安定与繁荣。这里的“轩后年”可能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贤臣如周公或诸葛亮,强调了治国理政的智慧与远见。
  • 结尾:“天子幸汉中,轘辕阻氛烟”一句,反映了战争的紧张态势,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担忧。“饰徒促远期,祗命赴急宣”则描绘了作者亲自出发,履行使命的决心与紧迫感。
  • 整体结构:整首诗采用了典型的五言律诗格式,通过对国家大事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一种宏大的历史视角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1. 背景
  • 历史时期: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这一时期,国家虽然经历了许多动荡与挑战,但总体而言,社会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
  • 政治环境:当时的唐王朝正处于鼎盛时期,国家政权稳固,中央集权加强,对外战争取得胜利,民族关系也相对和谐。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表达了对国家的祝福与对未来的信心。
  1. 意义
  • 文学价值:作为一首古诗,《奉送袁高使君诏徵赴行在,效曹刘体》不仅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成就,还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古代文化的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是唐代诗歌艺术的代表之一。
  • 历史影响:这首诗的创作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真实面貌,以及文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它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一种历史的见证,为我们了解唐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奉送袁高使君诏徵赴行在,效曹刘体》是一首具有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的诗歌。它在传达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的同时,也展示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文学才能。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领略唐代诗歌的魅力,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