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廿四气诗 · 惊蛰二月节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是唐代诗人元稹所创作的一首关于节气惊蛰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惊蛰时节的自然景象,还反映了人们的农事活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阳气初惊蛰:描述春天的气息在惊蛰时节初现,万物复苏。
  • 韶光大地周:美好的春光遍布大地。
  • 桃花开蜀锦:桃花如蜀锦般绚烂开放,比喻盛开的桃花。
  • 鹰老化春鸠:鹰变得不活跃,而春鸠开始活跃,形容春季的到来。
  • 时候争催迫:时节急迫地催促着,植物开始发芽,生长得整齐有序。
  • 人间务生事:人们忙于农事,耕种遍布田野。
  1. 诗歌解析
  • 自然景象描写:通过桃花、鹰和春鸠等元素,生动描绘了惊蛰季节的自然景色和生态变化。
  • 农事活动的反映:反映了农民们在春季开始时忙碌的农耕生活,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
  • 节气文化的体现: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惊蛰不仅是自然界的一个节点,也是中国农业社会的一个重要节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1. 诗歌背景
  • 元稹的生平: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其诗作以辞浅意哀著称,被后世尊为“元和体”。他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对后世文学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 诗歌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生活面貌和人文环境。

元稹的《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生机与活力。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唐代的文化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