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枝

深院虎溪竹,远公身自栽。
多惭折君节,扶我出山来。
贵宅安危步,难将混俗材。
还投辋川水,从作老龙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竹枝》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唐代,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敬佩和对尘世的远离追求。下面是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据元稹自注可知,《山竹枝》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他在化感寺携带山竹枝至清源并投入辋川的行为。这一行为可能与他对远公(即慧远法师)高尚节操的敬仰有关。
  2. 诗歌原文
深院虎溪竹,  
远公身自栽。  
多惭折君节,  
扶我出山来。  
贵宅安危步,  
难将混俗材。  
还投辋川水,  
从作老龙回。  
  1. 作品赏析:《山竹枝》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一位隐者在深静的庭院里亲手种下的竹子,表达了他对于高洁品格的追求以及对自己无法达到这种境界的自我批判和反省。同时,诗中的“还投辋川水,从作老龙回”一句,不仅形象地描述了诗人的转变过程,也隐喻了他如同年老的龙一般,摆脱了尘世的束缚,回归自然。
  2.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中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却能够直击人心,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对高尚品格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3. 文化影响:作为唐代文学的一部重要作品,《山竹枝》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灵感和参考。特别是在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价值观念方面,该诗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文化意义。

可以发现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咏物诗,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的作品。它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体现了他对高尚品格的追求以及对尘世的反思和超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