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缘相府有宗兄,却恐妨君正路行。
石上长松自森秀,雪中孤玉更凝明。
西陵晓月中秋色,北固军鼙半夜声。
幸有清才与洪笔,何愁高节不公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都缘相府有宗兄,却恐妨君正路行。
石上长松自森秀,雪中孤玉更凝明。
西陵晓月中秋色,北固军鼙半夜声。
幸有清才与洪笔,何愁高节不公卿。
《贻高谠》是唐代诗人方干所作,属于七言律诗。方干的诗风清润小巧,多写羁旅之愁与闲适之意,他的诗歌作品在唐代享有盛誉,尤其擅长于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心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诗人简介:方干,唐代著名诗人,字雄飞,新定(今浙江淳安)人。方干出身于官宦家庭,但屡应举不第,遂绝意仕进,隐居于鉴湖。他曾向徐凝学习诗词,并与喻凫、李频等文人雅士有交往。咸通至中和年间,方干以诗名闻于江南,其作品多反映个人生活状态及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诗句原文:都缘相府有宗兄,却恐妨君正路行。石上长松自森秀,雪中孤玉更凝明。西陵晓月中秋色,北固军鼙半夜声。幸有清才与洪笔,何愁高节不公卿。
创作背景:方干的诗歌创作多反映了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这首《贻高谠》可能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表达了作者对政治仕途的无奈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诗中的“相府”、“正路”等词汇可能暗示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风气,以及作者对此的态度和看法。
可以看出《贻高谠》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抒情色彩的诗歌。它不仅体现了方干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生感悟,也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思考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