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邃林亭指画开,幽岩别派像天台。
坐牵蕉叶题诗句,醉触藤花落酒杯。
白鸟不归山里去,红鳞多自镜中来。
终年此地为吟伴,早起寻君薄暮回。
题越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越州法华寺》是唐代诗人吴融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越州法华寺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题越州法华寺》全文如下:
寺在五峰阴,穿缘一径寻。云藏古殿暗,石护小房深。宿鸟连僧定,寒猿应客吟。上方应见海,月出试登临。
吴融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中。他用“云藏古殿暗”、“石护小房深”等词汇,巧妙地传达了寺庙的隐蔽和幽静之美。这种描绘不仅仅是对建筑本身的形容,更蕴含了作者内心对于和谐、安宁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宿鸟连僧定”与“寒猿应客吟”等意象,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吴融用“宿鸟”、“寒猿”这些动物形象,传达了一种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感。同时,“上方应见海”,也暗示了一种高远的理想境界,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越现实束缚,达到心灵升华的渴望。
诗歌以“月出试登临”作为结尾,不仅呼应了诗名中的“法华寺”,也象征着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探索。月亮的出现,往往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这与诗人想要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到一片宁静之地的愿望相吻合。
《题越州法华寺》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通过对越州法华寺的描绘,吴融传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于精神自由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审美经验和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