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越州杨严中丞

连枝棣萼世无双,未秉鸿钧拥大邦。
折桂早闻推独步,分忧暂辍过重江。
晴寻凤沼云中树,思绕稽山枕上窗。
试把十年辛苦志,问津求拜碧油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越州杨严中丞》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赞美。下面是对其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连枝棣萼世无双,
    未秉鸿钧拥大邦。
    折桂早闻推独步,
    分忧暂辍过重江。
    晴寻凤沼云中树,
    思绕稽山枕上窗。
    试把十年辛苦志,
    问津求拜碧油幢。

  2. 诗歌鉴赏

  • 开篇立意:诗的开头”连枝棣萼世无双”,用“连枝”比喻杨严中丞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才能卓绝,在当时无可比拟。这里的“连枝”和“棣萼”都是形容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象征着杨严中丞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世无双”则强调了杨严中丞的独特性和非凡成就,使得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表达情感:在”未秉鸿钧拥大邦”一句中,诗人用“未秉鸿钧”来形容杨严中丞并未掌握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是指他没有被时代赋予重任。然而,这并不妨碍他承担起国家的重托,展现了他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 情景交融:“折桂早闻推独步,分忧暂辍过重江”,通过“折桂”和“分忧”两个意象,展示了杨严中丞在年轻时就以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品德受到人们的敬仰。同时,“过重江”暗示了他曾经离开家乡去到更远处的地方,可能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暂时放弃个人的利益或舒适。
  • 描绘景色:在”晴寻凤沼云中树,思绕稽山枕上窗”中,诗人通过对凤沼、云中树、稽山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幅宁静、深远的画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对理想的追求。
  • 抒发情感:“试把十年辛苦志,问津求拜碧油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杨严中丞多年来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感慨。通过询问“碧油幢”,即皇帝的御座,表达了对杨严中丞未来能够受到皇帝赏识并得到重用的期待。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唐朝中叶的一个动荡时期。当时的政治局势复杂多变,社会矛盾激化,许多英雄人物都在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方干作为一位有抱负的诗人,通过创作这首诗来表达对那些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们的怀念和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

《上越州杨严中丞》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人文情怀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杨严中丞的历史地位和卓越贡献,也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深深怀念和赞美之情。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一种回顾,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和祝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