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看搊筝

调筝夜坐灯光里,却挂罗帷露纤指。朱弦一一声不同,玉柱连连影相似。
不知何处学新声?曲曲弹来未睹名。应是石家金谷里,流传未满洛阳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坐看搊筝》是唐代诗人王諲所作,一首充满音乐韵味的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夜晚灯光下观看一位女子弹奏琵琶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琵琶的悠扬音色和演奏者的技巧。

《夜坐看搊筝》中的“调筝夜坐”设定了一个幽静而宁静的夜晚环境,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典型的文人雅集场景。这样的背景不仅为琵琶的音乐表演增添了一份文化氛围,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音乐艺术的高度尊重与热爱。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来刻画琵琶的声音。”调筝夜坐灯光里,却挂罗帷露纤指”两句,不仅描述了琵琶声与灯光的和谐,还巧妙地运用了“罗帷”这一细节,使得琵琶声如同穿行于帷帐之中,增添了一份神秘感与吸引力。而”朱弦一一声不同,玉柱连连影相似”则进一步描绘了琵琶的音色变化以及琴弦与琴柱相互映衬的景象,使人仿佛听到了那悠扬动听的乐音。

这首诗通过对琵琶演奏者的描绘,透露出对琵琶音乐深厚的情感寄托。”不知何处学新声,曲曲弹来未睹名”,这句话表达了对这位演奏者技艺的钦佩以及对未知音乐魅力的好奇。同时,“应是石家金谷里”,暗示了这种美妙的琵琶音乐可能源自于高贵之家,体现了作者对于艺术传承的关注与期待。

《夜坐看搊筝》不仅仅是一首描绘琵琶声音的诗歌,更是一种情感与文化的传达。通过这首诗,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音乐家的才情与技艺,还可以深刻体会到音乐与生活、历史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