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东都别牡丹

十年不见小庭花,紫萼临开又别家。
上马出门回首望,何时更得到京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赴东都别牡丹》是唐代文学家令狐楚的作品

《赴东都别牡丹》是唐代文学家令狐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诗作在艺术上的成就和情感上的深度均值得深入探讨。令狐楚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诗人,还被后世誉为“唐初名臣”。他的文学成就体现在多方面,而《赴东都别牡丹》就是其中之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与家乡牡丹的情感纽带。

从创作背景来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令狐楚离开京城前往洛阳期间所作。《赴东都别牡丹》不仅反映了令狐楚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也透露出他对国色天香牡丹的深厚感情。诗中并没有直接描绘牡丹的形态,而是通过对离别时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牡丹的美丽与珍贵。这种间接的表达手法,使得诗歌的艺术魅力得以升华,留给读者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采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通过对比家中未开花的牡丹与即将盛开的牡丹,以及自己即将离开洛阳的场景,令狐楚巧妙地烘托了牡丹的独特之美。同时,诗人通过“十年不见小庭花”等句子的运用,加深了对牡丹独特美感的描绘,使读者仿佛能够看到那绽放的花朵,感受到那份独特的美丽。

从情感层面来说,《赴东都别牡丹》不仅是一首描写牡丹的诗歌,更蕴含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以及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使得《赴东都别牡丹》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咏物诗,而是成为了一篇充满哲理性的作品。

《赴东都别牡丹》作为一首具有深刻情感和艺术价值的唐代诗歌,不仅体现了令狐楚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也展示了他高超的文学造诣。这首诗不仅是对牡丹这一自然现象的赞美,更是对美好生活和人际关系的一种追求和向往。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唐代诗歌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与尊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