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川原薄,人家本自稀。
黍苗期腊酒,霜叶是寒衣。
市井谁相识,渔樵夜始归。
不须骑马问,恐畏狎鸥飞。
江上田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上田家》是唐代诗人包何的作品。
《江上田家》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作,通过对近海原上稀疏人家、丰收的黍苗、寒衣的霜叶以及市井上的寂寥情景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淡泊的田园风光图。包何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在这首诗中,包何描绘了海边原野的稀疏人家、成熟的黍苗和寒冷中的霜叶,这些元素不仅构成了画面感强烈的背景,还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仰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通过这样的对比和描绘,诗人展示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本真的生活状态。
这首诗也是作者艺术追求的一种体现。包何在作品中运用了诸多精妙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富有诗意和美感。特别是在描绘市井无人相识、渔樵夜晚归来的场景时,包何巧妙地运用了“不须骑马”这样的设问句式,既表现了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这种语言的巧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这首诗也是唐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反映。唐代是一个文化繁荣、思想开放的时期,许多诗人都倾向于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包何的《江上田家》正是这种精神风貌的体现。他通过自己的文字,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理想。这种理想不仅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精神追求,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江上田家》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诗歌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体现了唐代文人的文化追求和精神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