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韦子春

出山秋云曙,山木已再春。
食我山中药,不忆山中人。
山中谁余密,白发日相亲。
雀鼠画夜无,知我厨廪贫。
依依北舍松,不厌吾南邻。
有情尽弃捐,土石为同身。
夫子质千寻,天泽枝叶新。
余以不材寿,非智免斧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韦子春》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出自《全唐诗》。下面将介绍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 诗歌原文
    谷口郑子真,躬耕在岩石。
    高名动京师,天下皆籍籍。
    斯人竟不起,云卧从所适。
    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
    惟君家世者,偃息逢休明。
    谈天信浩荡,说剑纷纵横。
    谢公不徒然,起来为苍生。
    秘书何寂寂,无乃羁豪英。
    且复归碧山,安能恋金阙。
    旧宅樵渔地,蓬蒿已应没。
    却顾女几峰,胡颜见云月。
    徒为风尘苦,一官已白须。
    气同万里合,访我来琼都。
    披云睹青天,扪虱话良图。
    留侯将绮里,出处未云殊。
    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 诗歌解析

  1. 隐居的郑子真:诗中的主人公郑子真被描绘为一位高风亮节的人物,他选择在谷口这样的偏僻地方躬耕,表明了一种对简朴生活和自然和谐的追求。

  2. 名声的影响:他的大名震动了整个京师,显示了他在当时社会中的崇高地位和影响力。

  3. 隐居的生活:通过“云卧”这一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了郑子真对世俗名利的超脱,以及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4. 政治抱负:尽管郑子真的名气如此之大,他却选择了远离政治中心的生活方式,这与李白自己的经历形成了呼应,李白也曾表示过自己希望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志向。

  5. 对朋友的期望:诗中通过“留侯”这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于朋友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像留侯一样,既能保有高尚的品质,又能积极参与国家的治理。

  6. 个人命运的感慨:诗的最后部分反映了作者对于个人命运和社会地位的思考,表达了一种对现实无奈但又不失乐观的态度。

通过对《寄韦子春》的理解及其背景知识的了解,可以感受到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赞美隐士的作品,它还透露出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