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中丞书院新移小竹

此地本无竹,远从山寺移。
经年求养法,隔日记浇时。
嫩绿卷新叶,残黄收故枝。
色经寒不动,声与静相宜。
爱护出常数,稀稠看自知。
贫来缘未有,客散独行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杜中丞书院新移小竹》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创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厚的情感内涵,被后人广为传颂。

诗的开头“此地本无竹,远从山寺移”,直接点明了这些小竹是从遥远的山寺移植而来的。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珍视,也体现了他对环境变化的独特观察力。紧接着,诗人通过“经年求养法,隔日记浇时”两句,表达了自己对这新栽小竹的精心照料和深情关怀。他不仅在物理上照料这小竹,还在精神上给予它更多的爱护,如隔日浇水,关心它们的成长。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小竹的细致描绘,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他用“色经寒不动,声与静相宜”来形容小竹坚韧不拔的特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小竹清高自持、宁静致远品质的赞美。此外,“爱护出常数,稀稠看自知”等句,更深入地揭示了诗人对小竹的感情,不仅仅是因为其外观美丽,更是因为它们所蕴含的精神价值。

王建的《杜中丞书院新移小竹》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作,更是一种情感的投射和自我表达。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