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着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着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离开咸阳,此去辽水漫漫五千里,还未出门父母就已知道此去将隔海茫茫,今生很难再次相聚。临出门时母亲又为我重新做了几件衣裳,好像怕我有去无回,万一死在路途中没有干净的衣服可以殓葬。也有征人牺牲被送回咸阳,军中长官呈请皇上让烈士本乡的人充任征戍。想想自己真是可怜,身在外时将再没有回来的日期,为此心里无限伤感,茫然驻马停在辽水之边。
。
《渡辽水》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如下:
渡辽水
辽东海戍远,辽北天山长。
秋风萧瑟地,寒露湿衣裳。
行旅无归日,悠悠西逝光。
人生如逆流,何当得舟航。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生活的感慨。”辽东海戍远,辽北天山长”两句勾勒出一幅辽阔苍茫、充满异域风情的画面,展现了边疆地区的广阔与雄浑。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秋风寒露等自然景象来衬托旅途的艰辛和时光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对归家之日的渴望。
“人生如逆流,何当得舟航”一句,则是全诗的核心思想,借由比喻手法揭示了人生的艰难与不易。通过
如:动词,去。
咸阳:古都城。
营家:军中的长官。
题:上奏呈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