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草不留霜

繁霜当永夜,寒草正惊风。
飘素衰蘋末,流光晚蕙丛。
悠扬方泛影,皎洁却飞空。
不定离披际,难凝蘙荟中。
低昂闲散质,肃杀想成功。
独感玄晖咏,依依此夕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风草不留霜》是唐代王景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风格和背景:

  1. 作者简介
  • 王景中,唐代诗人。他的生平资料相对有限,但已知他生活在盛唐时期,以创作优美的诗歌而著称。
  1. 诗歌原文
    繁霜当永夜,寒草正惊风。
    飘素衰蘋末,流光晚蕙丛。
    悠扬方泛影,皎洁却飞空。
    不定离披际,难凝蘙荟中。
    低昂闲散质,肃杀想成功。
    独感玄晖咏,依依此夕同。

  2. 诗歌翻译

  • 繁霜覆盖了漫长的夜晚,寒冷的草地在风中摇曳生姿。
  • 白色的秋草随风轻摆,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与周围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风吹过,使叶子轻轻摆动,仿佛在空中飘荡。
  • 草木之间,难以分辨它们的界限,显得有些凌乱。
  • 树叶随风低低舞动,给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感觉。
  • 秋天的寒气让万物都显得更加凋零,似乎预示着生命的脆弱。
  • 诗人独自一人,沉浸在对自然之美的感叹中,感受到了与古人相似的情怀。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自然景色,以及诗人对这种景色的独特感受。
  • 诗歌的语言优美,充满了画意,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深度。
  1. 写作背景
  • 关于《风草不留霜》的创作背景,目前并没有确切的历史记录可供参考。
  • 不过根据其内容和艺术风格,可以推测这是在王景中游历或创作期间所作。
  • 这首诗可能是王景中在某个特定的季节或某个特殊的场合所写,用以表达他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思考。

《风草不留霜》不仅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歌,也是王景中心中的一首佳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唐代诗歌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氛围。对于读者而言,这首诗不仅能够欣赏到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也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