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王注

已叹漳滨卧,何言驻隙难。
异才伤促短,诸友哭门阑。
古道松声暮,荒阡草色寒。
延陵今葬子,空使鲁人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王注》是一首由唐代诗人司空曙创作的五律诗。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司空曙,唐代广平(今属河北省)人。他约在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他的文学成就和人格特质在当时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2. 作品原文:《哭王注》这首诗的原文如下:“已叹漳滨卧,何言驻隙难。异才伤促短,诸友哭门阑。古道松声暮,荒阡草色寒。延陵今葬子,空使鲁人观。”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朋友的深切哀思和对其不幸命运的同情。
  3. 作品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朋友去世后的场景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哀悼之情。诗中的“何言驻隙难”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短暂人生的无奈与惋惜;而“诸友哭门阑”则描绘了朋友生前的朋友圈对他的深情怀念。此外,诗中的景物描写如“古道松声暮”、“荒阡草色寒”等,都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4.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年间,当时司空曙正值病中,家中贫瘠,甚至有爱姬被遣的情况发生。然而,他在逆境中仍保持着磊落的性格,不愿与权要同流合污。这样的经历和性格特点可能也影响了他对这首诗的创作。
  5. 文化影响:作为唐代的五律诗,《哭王注》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中国文化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其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特点,使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司空曙的《哭王注》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五律诗,更是唐代文化和历史的一个缩影。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块重要拼图,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