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午三月晦二首

随风逐浪剧蓬萍,圆首何曾解最灵。
笔砚近来多自弃,不关妖气暗文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戊午三月晦二首》是唐代诗人司空图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的原文如下:

随风逐浪剧蓬萍,圆首何曾解最灵。  
笔砚近来多自弃,不关妖气暗文星。  
牛夸棋品无勍敌,谢占诗家作上流。  
岂似小敷春水涨,年年鸾鹤待仙舟。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生平密切相关,体现了其对人生和艺术的深刻理解。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唐咸通十年(869)登进士第,归隐中条山王官谷,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日与名僧高士游咏其中。他的诗文成就颇高,所作《诗品》对后世影响极大。
  2. 作品解析:在分析诗歌时,应着重关注其意境和语言特点。此诗以“随风逐浪剧蓬萍”开篇,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出人生的无奈和漂泊之感。接着,“圆首何曾解最灵”表达了对于命运的无力感以及对世事的认知。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和对艺术的深刻感悟。
  3. 文化价值:《戊午三月晦二首》不仅是文学艺术作品,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生命、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戊午三月晦二首》是司空图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所创作出的一首具有深远意义的古典诗词。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司空图深邃的艺术造诣,还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