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上公献寿酒

候晓天门辟,朝天万国同。
瑞云升观阙,香气映华宫。
日色临仙籞,龙颜对昊宫。
羽仪瞻百姓,献寿侍三公。
化被君王洽,恩沾草木丰。
自欣朝玉座,宴此咏皇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至日上公献寿酒》是唐代诗人白敏中的作品。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宴会场景、表达对皇帝的尊敬和对国家的忧虑,展示了唐代文人的社会地位与责任担当。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生平背景:白敏中生活在唐代中期,曾任兵部侍郎,加同平章事头衔出任宰相。他的政治生涯颇为坎坷,曾出镇边疆并讨平党项叛乱。
  • 文学成就:白敏中的文学作品以诗为主,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和抒发个人情怀,其中《至日上公献寿酒》是其代表作之一。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原文:《至日上公献寿酒》原文为:“至日上公献寿酒,金盘玉盏簇香浮。三公八命加王爵,二王之后亦王侯。”
  • 翻译:在这一天,上公献上寿酒,金光闪闪的盘子和玉石般的杯子堆满了香气。三公八命加封王爵,二王之后也被封为王侯。
  1. 诗歌赏析
  • 艺术特色:这首诗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宴会的豪华和尊贵气氛。通过对金银珍宝的描写,反映了唐朝宫廷生活的奢华。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宴请的描述,表达了对皇帝的尊敬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贯穿全诗,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民族责任感。
  1. 历史意义
  • 政治环境: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首诗不仅是对皇帝的祝寿之词,也是对国家未来的一种期盼。它体现了诗人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下,依然保持清醒头脑的政治智慧。
  • 文化价值:作为唐代文人的代表作之一,《至日上公献寿酒》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表现手法,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至日上公献寿酒》是一首充满政治智慧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政治立场,还体现了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