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以橘子寄鲁望

个个和枝叶捧鲜,彩凝犹带洞庭烟。
不为韩嫣金丸重,直是周王玉果圆。
剖似日魂初破后,弄如星髓未销前。
知君多病仍中圣,尽送寒苞向枕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早春以橘子寄鲁望》是唐代文学家皮日休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是皮日休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宝贵遗产。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皮日休生平:皮日休(834年-883年),字袭美,晚号鹿门子。襄阳人,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关注民生。皮日休早年因隐居而闻名,咸通八年(867年)进士及第后,曾历任多种官职,但在黄巢之乱中不幸被捕牺牲,留下了许多未完成的遗作。
  • 文学成就:皮日休在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他的作品既有对民间疾苦的深刻洞察,也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独特理解。他的诗词兼有奇朴二态,被鲁迅称为“唐末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1. 诗歌原文
  • 每个橘子都带着枝叶的鲜嫩,仿佛洞庭湖上的烟雾般美丽。
  • 橘子的美丽不只是为了它的外表,更因为它承载着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祝福。
  • 剖开橘子,就像剖开了时间的碎片,橘子的精华依然清晰可见。
  • 橘子如同星星一样闪烁,照亮了朋友的心灵。
  1. 诗歌赏析
  • 自然意象:通过描述橘子与洞庭烟的结合,诗人营造了一种既清新又深远的意境。橘子的形象不仅代表了春天的气息,还象征着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 情感表达:诗中的“寒苞”暗喻了友人的健康状况,而橘子作为礼物,则是诗人对友人深深的关怀和祝愿。
  • 艺术特色:皮日休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深度。

《早春以橘子寄鲁望》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它更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一段深情的人文故事,以及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还能深入理解他们的情感世界和生活哲学。

相关推荐